目录
打开封面
黄艳艳 莆仙正旦 本色当行智联忠;4-7
莆仙戏崭新的审美创造 《踏伞行》与莆仙名旦黄艳艳莲盅;8-9
戏剧论坛
意象之美——戏曲现代戏的最高艺术境界 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演现代戏的贡献说起王蕴明;10-12
“戏曲化”和戏曲表演的韵律傅谨;13-16
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·论坛篇
用红色题材戏剧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以沂蒙题材戏剧为例胡一峰;17-19
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·剧目篇
霞蔚南湖·日出惊潮 歌剧《红船》的艺术美境刘慧慧;20-22
名角风采
浙江省文艺名家孵化计划之六 瓯剧的标杆蔡晓秋郑少华;23-24
浙江省文艺名家孵化计划之七 “作为演员,戏比天大!” 记越剧女小生黄燕舞骆蔓;25-26
群星灿烂
楚生维刚沈虹光;27-30
既如春风和煦而清新 又像夏花绚丽且浓烈 河北梆子演员刘红雁印象李小菊;31-33
剧目赏评
历史叠加下的传承与创新 为广东汉剧《王昭君》点赞安葵;34-35
夫子情怀的时代感召力 看秦腔《关西夫子》有感杨剑力;36-37
一曲清风唱贤臣 评新编历史剧《蔡襄》连静;38-40
话剧《塞罕长歌》创作特点解析徐思海;41-42
民族史诗歌剧《张骞》的音乐美学及其文化意蕴郭鑫;43-44
虽观旧剧 如阅新篇 评瓯剧《杀狗记》马天恒;45-47
简讯
《前海戏曲研究丛书》(第二辑)新书发布会暨前海学派学术成果座谈会在京召开47
热点话题
化危为机 疫情笼罩下互联网戏曲的透视与反思王绍军;48-49
从《小镇》到《小城》 看江苏省淮剧团剧目的几点启示王辉;50-52
演员手记
戏苑勤耕耘 志待山花开 我的从艺感言邵志庆;53-55
艺术研究
试论清代“时剧诸调”对后世昆曲的影响 以“昆花衫”韩世昌昆曲《贵妃醉酒》(又名《百花亭》)为例张蕾;56-58
豫剧传统经典唱段的艺术特色与受众关系探析王任亚;59-60
高甲戏丑角“蔡派艺术”初探李建民;61-63
梅兰芳“红楼戏”《黛玉葬花》的舞台艺术创造王丽华;64-66
意韵·腔韵·身韵 戏谚视域中的戏曲艺术审美三维管窥陈静竞;67-69
中国戏剧母亲群像的符号化及其文化症候李志琴;70-72
表演艺术
形象的底色是“真诚” 贾文龙“公仆三部曲”开创“三团派”表演新风格谭静波;73-75
经典回眸
追寻剧种特质 创新舞台样式 谈川剧《死水微澜》《欲海狂潮》对经典作品的改编易辛;唐琳佳;76-77
艺术观察
论本土戏剧地域化书写的价值和策略李玉娟;78-80
戏曲音乐
戏韵与琴韵 钢琴伴唱京剧《红灯记》的创作和演奏技法研究战丽;81-82
试析京剧《李大钊》音乐手法的中西结合郭金玲;83-85
评剧彩旦音乐唱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王淑红;86-87
青海平弦戏曲音乐的历史流变与形态分析张霞;88-89
剧种研究
河北地方戏曲唐剧美学特征初探解玲玲;张红娟;90-91
濒危剧种端鼓戏的艺术特色探究李雪锦;92-93
外国戏剧
论戏剧《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》中的哥特式元素海晓丽;94-96
河北梆子勘玉釧
2
话剧 索玛花盛开的地方
莫霞;97
大型原创楚剧《万里茶道》
罗周;98